【活动回顾】 唐文纲博士拆解《AI 赋能管理:从信息过载到精准决策》,解锁人机协同时代的破局之道

2025-08-28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拆解 AI 赋能管理:从信息过载到精准决策

图片

2025

活动回顾

解锁人机协同时代的破局之道

8 月 24 日,暑气正盛的上海迎来一场聚焦 AI 与管理深度融合的思想盛宴——ESCE法国高等对外贸易学院华语区MBA/DBA的公开课《AI 赋能管理:从信息过载到精准决策》正式开讲。信息洪流过载拖慢决策,AI 洪流提效却逼人选工具:谁能同时驯服数据、选对生态,谁就赢得下一轮管理红利。带着这道必答题,ESCE 华语区 MBA/DBA 学术主任唐文纲博士从“信息茧房”的破解到 AI 工具的实操,从企业决策逻辑到未来人才培养,为现场学员奉上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知识分享,更点燃了大家在 AI 时代主动突破认知边界的思考热情。


图片


活动伊始,ESCE 法国本部教务 Noémie 女士作为特邀嘉宾致开场白。她从国际教育视角出发,向现场参与者介绍了ESCE的全球布局与项目特色,包括中国学生的占比情况以及高度多元化的全球学生构成。她还特别提及人工智能等前沿专业的发展动态,并简要分享了ESCE的办学背景及国际合作资源。


ESCE

戳破 “信息房”

看懂 AI 时代的信息

困局与破局思路


“你刷到的抖音、淘宝推荐,真的是你‘主动选择’的吗?”


课程开篇,唐文纲博士便以生活中常见的算法推荐场景切入,引出“信息茧房”这一核心概念 —— 这一由哈佛大学教授萨斯坦于 2006 年提出的理论,在 AI 算法盛行的今天,早已从“主动的兴趣定制”演变为“被动的认知封闭”。


唐博士指出,AI 推荐算法看似 “懂你”,实则在不断强化个人偏好:中年用户打开抖音会优先看到 “大哥小姐姐” 内容,购物平台会反复推送过往浏览过的品类,长此以往,每个人都可能被困在 “同质化信息闭环” 中,视野固化、排斥异见,甚至沦为 “温水里的青蛙”。而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 “茧房效应” 并非完全由技术主导,其源头恰恰是人类 “只愿接触认同内容” 的天性——AI 只是放大了这一倾向。


>>>

如何打破信息茧房?

唐博士给出了 “三步应对法”:


01

感知茧房存在

认自己的认知有边界,意识到日常接触的信息可能是 “算法筛选后的结果”,而非世界的全貌;

02

主动优化信息源

以抖音、微博等平台为例,主动搜索与兴趣无关的领域内容,关注 “大众热点趋势”,用 “天眼视角” 看清信息全貌,而非局限于个人偏好;

03

加入开放性社群

信息茧房的破解离不开 “场域共建”—— 单一的线上学习难以营造深度交流的氛围,而线下社群中多人的思想碰撞、灵感激发,才能真正突破认知局限。


图片
图片


ESCE

实操干货

AI 工具的高阶用法,

你必须掌握


“大家目前最常用的AI场景是什么?是聊天、查信息,还是写报告?”唐文纲博士在现场调研中发现,多数人对AI工具的使用仍停留在基础功能层面,尚未充分意识到它在“信息收集、分析、可视化”等管理场景中所具备的高阶价值。在本次课程中,他结合教学与实践经验,推荐了多款实用AI工具,并系统讲解了在管理工作中落地的具体方法。


唐文纲博士为学员们详细解读了AI时代的信息收集与处理流程,强调数据筛选、分析和报告制作的重要性,同时深入剖析了AIBI趋势,厘清AI与RPA(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)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IPA(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)的发展方向。现场还以影刀RPA为例,演示了如何抓取网站数据并搭建后续自动化流程,并介绍了影刀AI Power如何结合大模型进一步释放自动化潜力。同时还聚焦智能知识库的构建,对比和选型了包括IMARAGFlow、YAM、Obsidian在内的多个知识库生态工具,融入智能决策实战内容。学员不仅通过Datahoop分析用户行为、学习专业的数据分析知识,还借助飞书多维表格、ChatExcel等免费工具,探索出适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。


图片
图片


ESCE


AI 对管理的逻辑重构


唐文纲博士强调,AI 的核心价值在于“人机协同”而非替代人类。他将 AI 比喻为“能力极强的基层员工”——擅长执行、缺乏战略;管理者则应如“中层干部”,既要明确目标,也要善用 AI 完成具体任务。


他从企业运营与个人发展两方面,剖析了 AI 对管理逻辑的重构:


01

企业决策需兼顾五大维度

除数据与经验外,AI 时代的决策还应包括:外部环境(政策、经济、文化)、内部资源(财力、人力、技术能力)、决策者特性(风险偏好、目标)、问题属性(时效、复杂性)及信息与风险。

02

个人竞争力重在“驾驭AI”的能力

面对将来几年 AGI 可能诞生的趋势,唐博士指出,核心竞争力在于:


>> 突破思维定势,主动整合跨领域知识;

>> 具备“博士级提问能力”,能提出复杂、深入的问题,精准调动 AI 算力;

>> 保持哲学思辨,发挥人类在情感、文化和价值理解上的独特优势。

他强调,唯有能高效驾驭AI、提出高质量问题、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,才不会被AI取代。


图片


ESCE


ESCE为管理赋能提供新路径


本次活动中,SIFEC France 法国教育中心负责人祖婷婷女士从法国AI发展战略出发,分享了国际视野下AI人才培养与管理赋能的路径。她指出,以ESCE为代表的法国高校注重“理论+企业实践”相结合,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批判性思考,甚至要求教授具备企业实战经验——这种“研究型学习”模式,正符合AI时代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要求。


此外,ESCE华语区MBA/DBA项目具备独特优势:采取“双团队+三导师+四种教学法”培养机制,并组织学员参访新华三、清华研究院等企业,同时提供国际论坛与海外选修机会,致力于帮助学员在“人机协同”时代构建系统思维与国际视野。


图片
图片


ESCE

现场回响

在交流中突破认知,在实践中

落地知识


课程结束后,许多学员表示收获远超预期,学员们畅谈观点,其中不少人对ESCE的 MBA/DBA项目表达强烈兴趣,期待通过国际化的学习路径,系统提升自身在AI时代的管理与决策能力。


AI不是洪水猛兽,也非万能解药——它映照人类的认知边界,更开启人机协同的新未来。正如唐文纲博士所言:“不必害怕AI,但必须学会主动破局:要么成为AI的驾驭者,要么沦为AI的执行者。”


ESCE华语区MBA/DBA项目正是为培养“AI驾驭者”而生。我们融合中西管理智慧,坚持“理论+实战+国际视野”,助力你在人机协同的新时代站稳决策C位。拥抱变革,从选择ESCE开始——在这里,成为下一代不可替代的管理者。
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