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ESCE学员分享会回顾】卞正超:从技术全栈到认知升纬,一名DBA学员的AI探索之旅

2025-04-15
图片
图片
图片

ESCE学员分享回顾

卞正超:

从技术全栈到认知升纬,

一名DBA学员的AI探索之旅

图片



图片


图片

周六,ESCE华语区MBA/DBA项目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学员分享会。本次分享会特别邀请到了ESCE 国际商务、大数据与机器人DBA学员卞正超,他以“认知升纬”为主线,分享了他攻读博士的心路历程,并带来了一场关于机器人传感器与AI物理世界建模的硬核技术解析,为在场的学员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科技的窗口。

图片


“随着职业生涯交替,

我认为该到了再次提升自己

的时候了,而机器人与大数

据的学习方向与我心中埋

着的那股技术热情非常契合。”



01

缘起:技术全栈探索者的“执念”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卞正超的求知欲始于十年前在锐珂医疗(Carestream)的经历。初识影像智能诊断技术时,他不仅对AI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,更萌生了“复刻产品线全技术栈”的野心。从2016年起,他利用每个周末和深夜,在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前后端开发等领域深耕,逐渐形成技术全栈能力。


然而,碎片化的知识积累让他意识到:“技术需要体系化整合,而读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桥梁。”曾经的职场榜样、对创造价值的渴望,以及心中“用技术复刻能力”的执念,最终促使他选择踏上DBA的征程。


图片
图片

02

选择ESCE:

体系化整合与未来方向的双重契合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“职业生涯交替时,我意识到需要一次认知升纬。”卞正超坦言,ESCE的国际商务、大数据与机器人的DBA项目吸引他的不仅是学术资源,更因其与自身技术热情的深度契合:


01

体系化思维

帮助整合碎片化知识,形成方法论;


02

研究方向

机器人与大数据方向,直指AI物理世界建模的前沿领域;


03

开源生态视野

杨立昆(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)倡导的“开源避免技术垄断”理念,与他理想中的技术价值观不谋而合。



图片

现场照片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
03

ESCE的赋能:

从“五感”到“第六感”的AI进化论

图片


图片
图片


在ESCE 华语区DBA的学习中,卞正超提炼出一套独特的技术分析框架,并聚焦于“AI如何像人类一样感知物理世界”这一命题。他以杨立昆对当前AI的批判为切入点,提出关键观点:


“物理世界建模的突破,需从机器‘五感’数据的聚合开始。”


01

五感数据收集:硬件与算法的交响

他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树莓派、MQ-135传感器等硬件模拟人类五感,并设计了一套归一化数据处理流程。例如:


  • 视觉:树莓派摄像头捕捉亮度(0-255 → 归一化为0-1);

  • 嗅觉:MQ-135传感器结合ADC模块量化气体浓度;

  • 触觉:压力传感器数据通过SPI接口同步至SQLite数据库。


02

第六感的“涌现”:当机器学会“顿悟”

卞正超认为,AI的“第六感”并非玄学,而是物理世界模型成熟后的自然产物。通过脉冲神经网络(SNN)模拟大脑γ波段同步,机器可能在多模态数据融合中触发“认知涌现”,最终实现动态环境适应与自主创新。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
图片
图片

04

未来展望:

管理智能,而非被智能取代

图片
图片

结合ESCE的前沿课程,卞正超对AI发展趋势做出预判:

  • 技术方向:以联合嵌入预测架构(JEPA)为核心,通过视频学习构建世界模型;

  • 社会角色:人类将转向“管理智能助手”的角色,聚焦目标设定与价值创造;

  • 开源使命:打破技术垄断,推动AI伦理与生态的健康发展。


图片

现场照片

图片


图片
图片



05

回归现实:

一场认知升纬的实践启示

图片
图片

卞正超的分享不仅是一场技术盛宴,更是一次关于终身学习的生动诠释。他用十年从技术全栈走向认知升纬,而ESCE DBA项目为他提供了“整合碎片、锚定方向”的支点。正如他所说:



“AI的终极价值,是帮助人类更高效地理解世界。而理解世界的前提,是先升纬自己的认知。”


ESCE DBA项目,致力于为管理者与技术创新者提供学术与实战交融的升纬路径。在这里,每一次探索都在重新定义未来的边界。ESCE将继续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专业人才,推动行业的创新与进步。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这样的交流与合作,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,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
分享